cǎi

采取


拼音cǎi qǔ
注音ㄘㄞˇ ㄑㄨˇ

繁体採取
词性动词


采取

词语解释

采取[ cǎi qǔ ]

⒈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

采取菱角。

adopt; employ; take;

引证解释

⒈  搜集选取;采用。

《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⒉  采伐;采摘;开采。

《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 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⒊  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国语辞典

采取[ cǎi qǔ ]

⒈  选择取用。

《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邬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选取 采纳 采用

分字解释


※ "采取"的意思解释、采取是什么意思由自助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是为什么三代王室的统治者在敌军兵临城下时,也从来不采取守城拒敌的战术呢?

2.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3.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并没有依照这个建议进行:这些认为廉价食品天经地义的政治家们未经思考便采取了管制价格和限制出口的措施,此举导致农户受损,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4.公安部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了局势。

5.激励别人采取行动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告诉他一个真实的故事。

6.科恩中校认为这是梅杰少校的中队里开始出现的一种不健康的倾向。为了防微杜渐,他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7.打破思维定势,实现策略与模式创新,面对人才吸引过程中的客观困难,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既使省内外的人才为专业镇企业所用,又不强求人才非到企业所在地安营扎寨不可。

8.事实上,头脑因为害怕,所以要每一件事都说得通,除非事情经过解释,不然头脑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9.建军节来临之际,据哨兵可靠消息,你被压力围困,我特派好运军团,采取快乐为主,娱乐为辅的迂回战术,定能将你让你突围,令好运一直伴随你。

10.一个人受到一些伤害,便会出于愤怒的自然本能而采取报复行动,事关自身之际是很难保持超然态度的;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他就会从局外反观自己的处境。这样做的话,他也就比较容易宽恕他人对他的伤害了,甚至比宽恕他人对他人的伤害还要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