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ng

令色


拼音lìng sè
注音ㄌ一ㄥˋ ㄙㄜˋ

令色

词语解释

令色[ lìng sè ]

⒈  和悦的容色。

⒉  伪善、谄媚的脸色。

⒊  美丽的姿容。

引证解释

⒈  和悦的容色。

《诗·大雅·烝民》:“仲山甫 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郑玄 笺:“嘉,美;令,善也。善威仪,善颜色,容貌翼翼然,恭敬。”

⒉  伪善、谄媚的脸色。

《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 驩兜,何迁乎 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后汉书·郎顗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
《魏书·恩倖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

⒊  美丽的姿容。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二》:“和帝 特詔分宫人赐诸王,以姬为 清河孝王 姬,有令色,王絶重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餘姚 虞定国,有好仪容。同县 苏氏 女,亦有美色。 定国 常见,悦之。后见 定国 来,主人留宿,中夜,告 苏公 曰:‘贤女令色,意甚钦之。此夕能令暂出否?’主人以其乡里贵人,便令女出从之。”

国语辞典

令色[ lìng sè ]

⒈  和悦的姿容。

《诗经·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⒉  谄媚悦人的脸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

⒊  美色。指美丽的容姿。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甄冲》:「仆妹年少,且令色少双,必欲得佳对。」

分字解释


※ "令色"的意思解释、令色是什么意思由自助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2.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3.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磨磨蹭蹭的慢拳中,在欧洲第二战场地点的选择上,到希特勒崩溃前丘吉尔急于进攻柏林等问题上,无论丘吉尔如何巧言令色,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

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一百十八、当然,在1990年代,也就是福山发表论文的时代里,曾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巧言令色的必胜主义,如今已经无法主导达沃斯的讨论。

6.任何巧言令色,外国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不能改变这一基本事实。

7.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卑鄙小人。

8.他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卑鄙小人。

9.第三种人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10.但哪里有预言,她们就会在哪里止步;哪里有巧言令色,她们就会在哪里受到遏制;哪里有世故狡诈,她们就会在哪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