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顾贞观 > 顾贞观代表作品

顾贞观的诗词

本页收录顾贞观的古诗/代表作品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顾贞观古诗词的介绍可以了解名家顾贞观的诗风。如果您也有喜欢的顾贞观代表作品、或喜欢的顾贞观的古诗词,欢迎分享。

如梦令

清代顾贞观

宝鸭乍辞衾凤。唤起胆瓶花冻。懊恼十年情,不抵五更霜重。

如梦。如梦。落月香车谁送。

鹊桥仙 用吴药师韵

清代顾贞观

泪粘春住,香吹梦醒,提起旧时根节。画船丝柳绮窗花,整一幅,断肠图揭。

彩云易散,银河难渡,青鬓莫教催雪。来生慧业恐生天,又负却,人间风月。

好事近

清代顾贞观

弹指绝思惟,唤出婵娟三昧。双锁金针谁会,笑拖泥裙带。

乍拈仍放合欢花,一段风流在。击竹声前粉碎,学香严下拜。

踏莎美人

清代顾贞观

湿翠群山,柔丝几树,当年倾国曾来处。前溪溪畔是谁招,觅个藕花丛里、暂停桡。

烟霭横空,露华如雨,催归却讶舟人语。西南风紧上轻潮,待得月明同倚、水仙桥。

踏莎美人 六桥词今删其二

清代顾贞观

渺渺风帆,凄凄烟树,望中便是侬行处。羁魂别后若相招,分付采菱歌畔、木兰桡。

翠被浓香,青帘细雨,依然坐对篷窗语。双鱼好托夜来潮,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

续断令 万红友出所制药名藏头词视余,辄戏为之

清代顾贞观

断红兼雨梦,当归身世,等闲蕉鹿。再枕凉生冰簟滑,石鼎声中幽独。

活火泉甘松涛嫩,乳香候,龙团熟。地偏丛桂枝阴,又吐丛菊。

踏莎美人 再集吴伯成听梧轩,偕方邵村、秦对岩诸君赋

清代顾贞观

斋阁香泉,岩扉火树,秋来总是相思处。扶轮承盖许重招,为遣西飞一雁、促归桡。

酒噀烟霄,笔挥风雨,金华殿上闻高语。羡君才思涌江潮,憔悴如余应愧、旧题桥。

浪淘沙 浔阳

清代顾贞观

拥髻烛花偏。特地迁延。缕金双枕只空圆。昨夜新霜鸳瓦湿,寒到君边。

片铁挂檐前。消受无眠。一声容易破秋烟。央及浔阳江上雁,莫近离船。

胡捣练 问疟

清代顾贞观

便琼花也怎和他,二十四番风战。瘦影上窗微闪。

欲语怜娇喘。

更漏子

清代顾贞观

续残香,留好梦。鸳瓦不销霜重。千里月,五更寒。此情持问欢。

阑干角,蛛丝络。谁解护花铃索。乘宿醉,看梳头。年时还记不。

满江红 留别诸昆仲

清代顾贞观

燕子重来,还认得,乌衣旧里。浑不改,风流江左,清华门地。

社酒晚归娱父老,花灯夜赏饶佳丽。看泾流,如带束胶峰,长如砺。

满江红 和毛会候汴梁怀古

清代顾贞观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菩萨蛮 早发星轺驿,是太行山绝顶处

清代顾贞观

山城半夜催金柝。酒醒孤馆灯花落。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

门前乌桕树。霜月迷行处。遥忆独眠人。晓寒惊梦频。

菩萨蛮 晦夜端州道中

清代顾贞观

苍梧水落羚羊峡。危樯欲渡愁云压。肠断岭猿鸣。南来第一声。

上滩争宿处。月黑闻人语。不辨戍楼烟。维舟江那边。

菩萨蛮 送当如弟入秦,时客临汾

清代顾贞观

秋空倚剑人何处。羁心远挂咸阳树。陇水咽残星。黄河西畔行。

几多乡泪滴。一夜关山笛。谁按小伊州。清霜入鬓流。

菩萨蛮 榕城客舍啖荔枝

清代顾贞观

果然仙品如图谱。晶莹尚湿枫亭露。映彻玉壶冰。守宫纱一层。

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

昭君怨 夜宿翠峰庵,为西山承恩寺下院

清代顾贞观

真个而今亲试。月白霜浓萧寺。佛阁梦双凭,第三层。

何处银饼素绠。暗入远钟疏磬。一滴下杨枝,乍醒时。

小重山 蜡梅花底感旧

清代顾贞观

春到愁魔待压禳。试东风第一,道家妆。蜡丸偷寄紫琼霜。

檀心展,凭付与檀郎。

小重山 赠宫百朋大参

清代顾贞观

北海华樽酒不空。笑谈倾四座,快哉风。点苍金碧卧游中。

情应寄,天半落霞红。

小重山 赠杨鄂州职方

清代顾贞观

玉节天南照远空。使槎轻万里,旧乘风。晴川草色醉吟中,君恩在,肯拂赐衣红。

青翰数青峰。晚凉添绣被,麝熏笼。竹炉清响暂时同。

小重山 周亦庵山楼宴集,夜看塔灯

清代顾贞观

卷尽归云瘦碧空。微凉吹不断,白蘋风。乱烟残霭有无中。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

小重山 吴伯成明府招宴云起楼,属用前韵,即席赠胡璞崖简讨

清代顾贞观

视草频催锁院空。九天珠玉冷,任随风。梦回人在御香中。

依然是,藜火夜深红。

虞美人影

清代顾贞观

消得几行清泪雨。一片冷云飞去。且共离魂语。留他伴过沉烟缕。

倚遍回廊都不是。不是梦儿行处。毕竟春难住。断肠花落相思树。

真珠帘

清代顾贞观

樱桃宴罢人归后。正烟笼淡月,疏窗如画。红药栏边,当日新携素手。

睡起微闻花叹息,似记得、星星密咒。依旧。对漂香泊粉,几枝春瘦。

采桑子 示道侣

清代顾贞观

玉炉火候温温也,炼就飞霞,结就丹砂。一夜华池静月华。

春深景物还多丽,映雪黄芽。并蒂金花。持过南国姹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