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幅的成语

有关幅的成语

有关幅的成语共收录11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不修边幅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连篇絫幅同“连篇累牍”。
断幅残纸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连篇累幅同“连篇累牍”。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3回:“论文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比气势者,由于笔之纯故也。”
不事边幅指不修边幅。《北史 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云扰幅裂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
尺幅寸缣指小幅书画。清·徐沁《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缣,便有林壑窅冥之势。”
柴车幅巾柴车:粗劣的车;幅巾:一种儒雅的装束。坐着柴车,幅巾束首。指人的作风俭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微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
不脩边幅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脩边幅。”《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不脩边幅,谓人不饰仪容。”
修饰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后汉书 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