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g

仗义


拼音zhàng yì
注音ㄓㄤˋ 一ˋ

繁体仗義
词性动词

仗义

词语解释

仗义[ zhàng yì ]

⒈  主持公道。

仗义直言。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⒉  重义气;守信用。

他们这么不仗义,我们也就别客气了。

be loyal (to friends);

引证解释

⒈  主持正义。

《汉书·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託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唐 李德裕 《荐处士李源表》:“自 天寳 之后,俗尚浮华,士罕仗义,人怀苟免。”
《明史·程启充传》:“帝曰:‘ 守仁 一闻 宸濠 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

⒉  谓讲义气。

沈从文 《泥涂》:“这个人做事真是特别仗义热心!”

国语辞典

仗义[ zhàng yì ]

⒈  凭义理行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

分字解释


※ "仗义"的意思解释、仗义是什么意思由自助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文聘身为新野之战主将,一直对刘璟在新野之战未得任何奖赏而耿耿于怀,今天蔡瑁说他不够资格上堂,文聘再也忍不住,仗义执言。

2.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的科技论文,对未来的演变趋势的预测日益使人感到绝望,可这些言论充其量不过是在公众中扮演一个仗义执言的角色而已。

3.他性情耿直,总爱仗义执言。

4.他这个人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慷慨仗义,所以人们都很敬重他。

5.猎场之中,没有仗义执言,除非是刚刚进入猎场的菜鸟新人,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6.“仗义执言”不要写为“仗义直言”;“万古流芳”不要写为“万古留芳”。

7.他为人正直,乐于排难息事,敢于仗义执言。

8.又请刚才仗义执言的李璐照顾江清媛。

9.在公车回经深水站的时候,刘芒想起了昨晚那个为自己仗义执言的清丽女孩来。

10.现在,也是他仗义执言,自己才获得了表现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