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屏声敛息屏声敛息的意思
píngshēngliǎn

屏声敛息



屏声敛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例子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基础信息

拼音píng shēng liǎn xī

注音ㄆ一ㄥˊ ㄕㄥ ㄌ一ㄢˇ ㄒ一

繁体屏聲斂息

感情屏声敛息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悄不出声。

近义词屏声静气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屏声敛息的意思解释、屏声敛息是什么意思由自助字典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大有可为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绿林大盗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满天星斗 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趁火打劫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地丑德齐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快人快语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欢聚一堂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忘乎所以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面授机宜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满天飞 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